介入市場解決物資短缺 政府非常手段穩定民心

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持續擴大,抗疫醫療物資短缺,在香港社會已經引發一定程度的恐慌,多區連日出現排隊買口罩的情況,少數地區甚至因買口罩發生打鬥事件。政府昨日(30日)宣布,將有合共3,200萬個口罩供應市場,以解口罩需求,但這一公布非旦沒能穩定民心,反而激發起更大的民怨,政府有必要調整政策,在非常時期直接干預市場,以非常手段解決問題,因為放在首要位置的就是穩定人心。

新型冠狀病毒疫病在本港錄得12宗病例,仍以輸入性的病例為主,暫時有一宗屬於本地親密接觸者的人傳人個案。隨着春節後的返港高峰期的到來,預計將有可能有多達數十萬的本港居民,由內地回港,這些人群會否成為新的疫病傳播者,目前尚未可知,但政府當局應從最壞的角度做好應對準備,尤其要增加口岸人手,做好健康申報記錄,以及疫病排查。同時向回港市民作出呼籲,希望他們能配合政府的抗疫措施,自我家居隔離,做好個人衞生。

新型冠狀病毒雖未出現社區爆發的情況,但由於口罩、搓手液等醫療防護物資的缺乏,在社區已經引起一定程度的恐慌。政府呼籲市民外出要戴口罩,常用酒精搓手,但許多市民家中剩餘的口罩根本不夠用,酒精搓手液也不足夠。因而,連日來,都有大批市民四處撲口罩,本地市場買不到,許多市民透過網絡在海外購買,但仍未能購入所需的口罩。少數商家推出口罩銷售,立即吸引大批市民連夜排隊輪購,但是,能夠成功購入的只在極少數。這些情況,客觀上已經在社會引發市民的心理恐慌,一些市民的恐慌不僅僅是因為疫病,同樣也因為口罩的短缺。

社區恐慌有連鎖效應,除了搶購口罩等物資之外,許多超市亦出現市民搶購米、麵、糧食等日常生活物資的情況,街市出現蔬菜海鮮價……,這類的情況如果持續發酵,社會的穩定將受到很大的衝擊。如果社會失去穩定,政府的抗疫將會難上加難,所以必須及早把握社會情況,將穩定民心放在首要位置。

因應口罩的全球性短缺,政府30日作出的公布包括 : 近期已進行全球採購,購買500萬個口罩,作政府及公共用途 ,上星期開始已經陸續運抵香港;而政府物流庫仍有1,100萬口罩的庫存 ; 政府同時亦促成了接近800萬個口罩運抵香港作零售用途,相信會陸續推出應市 ; 另外,亦有超過2,400萬個口罩正盡快安排中。

政府公布這一組數字,原意是要安定民心,讓市民相信,口罩的短缺問題很快能得到解決。但事實是,這些數據距離市場的需求存在很大差距,未足以定民心。政府仍然依循常規的做法,政府的庫存和採購只供應醫療及政府其他部門之用,而市民所需則交由市場解決。

但過去一段時間的事實已證明,市場在持續供不應求的情況下,根本無能力照顧到絕大多數市民。少量的口罩推出市面,只能引致大量市民連夜排隊搶購,而最終成功購入口罩的只屬少數,這容易引發社會騷亂。而一部分長者、行動不便人士及弱勢社群,可能永遠也買不到口罩,心中的焦慮可想而知。

至於政府庫存了1,100萬口罩作醫療及政府其他部門之用的公布,更加弄巧反絀,傷透市民之心 ,質疑以民為本之說 ; 事實上,既然公布懲教署及供應商,會陸續生產及來貨,又何不作出變通,先行將庫存的千多萬口罩提供予市民,固贏得口碑,更重要的是解決燃眉之急!

這次疫病來勢兇猛,對社會的整體影響較大,政府不能掉以輕心,有必要以特殊的手法應對疫情。以處理抗疫醫療物資為例,政府有必要將這些全球性緊缺的物資視為重要的戰略物資,全部由政府掌控,再統一分配至每家每戶,這樣才能安民心,穩定社會。市場上由民間籌集的物資則作為補充,讓有需要的人可以購入額外的口罩。

澳門政府推出措施,允許澳門居民憑身份證可在指定地點購入口罩,新加坡政府則每家每戶派發口罩。澳門和新加坡與香港的情況相似,這些鄰近地區的措施,應該值得香港特區政府借鑑。

最新文章